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甲减的症状与危害文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甲减的症状与危害文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产后甲减征状?
产后甲减会出现嗜睡,记忆力明显减退,厌食,腹胀,便秘,无汗,非常怕冷等症状。有些患者会出现满月脸,表情淡漠,行动迟缓。如果产妇出现产后甲减,要尽早接受治疗,如果不近早治疗的话,病情会越严重,危害身体,在治疗期间,不要用母乳喂养孩子。
中晚期甲减病算大病或者慢性病吗?应该如何治疗?
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属于慢性病范畴!医保有特殊政策!中医中药针灸具有较好疗效!下面的病例是我治疗的!
“中医中药、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发黏液性水肿!这个大姐41岁,结婚前体重不到一百斤!13年怀孕时体重达到165斤,足足重了六十多斤!七年前因行走乏力,气喘吁吁!明确诊断甲亢!在针对性治疗很短时间变成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(甲减),一直服用优甲乐!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!但她全身肿胀!哪儿哪儿都不舒服!第一张与九张照片相隔近110天!看看人是不是小了小号?甲状腺疾病中医治疗也是可以选择的!”
怎么定义中晚期呢?通过我得病后多个医院的了解,甲减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慢***,不属于大病,但是长期控制不好会影响心血管健康,特别是女士会影响下一代健康,以下检查结果为例先说甲减的判断指标主要是TPO和TSH,有的医院在怀孕初期做检查的TPO正常,是TSH略高于0.25-5(这个指标各地略有差异),这种是怀孕初期的对孕妇的要求较高,所以需要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,调到正常指标,否则可能会影响胎儿智力,还有一种是图片中的TPO和TSH完全偏离正常值,这种就确定为甲减,不出意外就是终身的,虽然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会使TSH降到标准状态,但是TPO不会正常,因为这种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遭到了永久性的破坏。治疗甲减,我的建议长期定期去医院复查甲状腺功能,我一般检查甲功三项,及时调整药量,保证指标正常,这不是个一次能看好的病,刚查到时医生会小剂量给药,比如半片,会根据每个月的检查结果调整或减少药量,此要在身体的反应状态会根据气温和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发生变化,需要摸索中找到合适自己的药量,稳定住指标后可三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,最大的忌讳是用药过多,过多会出现药物性甲亢,增加心脏的负荷,表现为心率过快,低压升高,长期会对心脏造成[_a***_],医生表明此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功能破坏程度加大,只要控制住就不会有严重的后果,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。
你好,甲减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症状较轻、甲状腺未受损时可以通过治疗恢复病情。症状较重且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患者不能完全治愈,只能通过治疗改善和控制病情。患者可以服用甲状腺素进行治疗,能够调节内分泌水平,维持甲状腺正常生理功能。
您好,甲减拿中医来说是体质虚弱。所以它不是病,从中医“治病求本”的角度入手,把相应的功能在标准线下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调上来,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了,甲减也就消失了。详见图:
甲减是一种慢性疾病,得了甲减后会出现怕冷、乏力、便秘、懒动、动作慢慢、浮肿等,疾病的发生给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,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关键的。
对于甲减的治疗,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,加强综合性心理治疗十分重要。首先应消除各种不良***因素,改善精神状态和不良的生活、工作环境,保持良好的心理,增强自身免疫功能,早防、早治,则疗效较好。治疗时主要应查明病因,再针对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。
碘131甲减会导致高血脂和中风吗?
未经治疗的甲减长期下去一定会影响血脂代谢,从而出现高脂血症。而长期严重的高脂血症又是中风的危险因素。因此,可以说从甲减到高脂血症再到中风存在因果关系的。但是,如果已经早期发现并完全控制了甲减病情。甲功结果完全正常了,高脂血症也就会逆转。进而,也就不会造成中风或者说不增加中风的风险了。
甲减的治疗往往都是长期的,不要以为甲功结果正常了,就可以停药了。治疗甲减的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其实就是体内应该有的甲状腺激素。只是体内的产量不足,需要额外补充。就像家里的馒头不够吃了,需要从外面买馒头回来吃一样。吃家里的馒头没有副作用,吃外面买的馒头当然也没有。既然是补充,那就是一直补充。希望你明白这个道理,坚持服药,预防甲减的并发症危害健康。
碘131治疗后的甲减,跟普通甲减的治疗完全一样。而且,碘131并不是引起甲减的原因。不吃碘131的病人也会得甲减,不用碘131治疗的甲亢,最终也有发展成甲减,这是一个必然结局。只是,碘131治疗可能会让甲减来得早点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甲减的症状与危害文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甲减的症状与危害文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ytjk.com/post/46318.html